档案编研的种类
中国档案的内容涉及所有社会领域,信息加工的形式多样,本节从不同角度对档案编研的种类进行划分,以拓宽视野,全面认识档案编研的范畴和形式。
根据档案编研主体(参编者)不同,档案编研可以分为以下五类:
2.机关、团体、企业事业单位等档案机构的编研。
3.史志机构和文化、宣传等其他机构的档案史料编研。
4.研究机构的档案史料编研,如历史研究机构的史料编研。
5.学者个人的档案史料编研。
1.历史档案的编研,包括古代历史档案、近代旧政权档案、革命历史档案的编研。2.文书档案的编研,包括各种机构产生的、多种形式的文书档案编研。3.科技档案的编研,其中有科学研究、生产、基建、设备等各种科技档案的编研。4.专门业务档案的编研,如人事档案、会计档案、艺术档案、商标档案的编研。1.档案编研的一级加工,即档案的一次文献编研,如各种史料选编、法规汇编等。2.档案编研的二级加工,即档案的二次文献编研,如科技档案文摘、统计年报摘要等。3.档案编研的三级加工,即档案的三次文献编研,如档案馆综述、校史等。4.档案编研的混合加工,即多种形式加工组合的编研,如年鉴、地方志等。1.档案的专题编研,如城市建设大事记、企业产品简介等。1.文集,如《毛泽东选集》、中共中央文件选编、各种法规汇编等。3.表式汇编,如高校的历年招生专业一览表、各种财务收支统计表等。1.外文档案文献的编译,包括各种外文档案的翻译选编,如海关外文档案史料选编。2.少数民族档案史料的编译,如《西藏历史档案荟萃》,把藏文档案译成汉语选编出版。3.古文档案史料的编译,如甲骨文献的注释纂辑出版物。1.手工操作的档案编研。传统的档案编研用手工对档案的内容进行摘抄和编纂。2.计算机操作的档案编研。现代档案编研用计算机复制和编辑档案文献的内容。1.纸质档案的编研,包括各种纸质档案的选编和出版。2.音像档案的编研,如历史照片出版物和专题视频项目。4.电子档案的编研,即各种内容的数字化档案编研、数据库档案编研等。1.公开发布,如各档案馆编纂出版的史料集、中央各机关出版的文件汇编。2.内部使用,如各机关、企业事业单位内部使用的历年发文汇编。3.档案部门存用,如档案馆自用的档案分类目录、主题索引。2.报纸公布、期刊发布,如《历史档案》期刊选载历史档案文献,提供历史研究。3.广播、电视传播,如北京电视台的“档案”栏目选编档案记录,传播档案文化。5.陈列展览,如各省、市档案馆的档案展览,高校的校史展览。6.档案专题数据库,如自然灾害档案汇编数据库、烈士名录数据库。
档案编研还有其他的分类形式。比如,2012年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的《城建档案管理》将城建档案领域的档案编研成果分为检索型、汇编型、文摘型、编绘型、视听型、缩微型、介绍型、工程技术型、史志型、译著型十大类编研成果。
以上从不同角度,用不同的标准对档案编研活动进行划分,可知档案编研工作的内容及其成果的种类非常丰富,今后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档案事业的推进,档案编研的内容和形式将更加丰富多样。